遇地质灾害怎样逃生?
来源:网站管理发布日期:2019-10-11浏览量:
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要保持冷静,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及时逃离险区。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个方向逃离危险区,不要顺着滚石、坡体或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
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实在没时间逃离,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遇到滑坡或崩塌怎么办
行人与车辆不要进入或通过有警示标志的滑坡、崩塌危险区。
当发现有滑坡、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密切注意观察,做好撤离准备。
如果处于滑坡体上,感到地面有变化时,要立即离开,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切勿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
当处于滑坡体中部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当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
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
“暴雨连连下,山体吐‘白龙’”“耳听沙沙脚步声,掉头回看无人影”,这些都是民间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描述。相对科学的表述是:山体滑坡明显的前兆是山坡坡体出现裂缝、坡脚冒浑水、房屋地面开裂或拱起等;而崩塌和泥石流在发生前无明显征兆,突发性较强。
崩塌发生前: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发生;崩塌的根部出现新裂痕,有时可闻到异常气味;如果崩塌的是岩体,不时可听到岩石撕裂、错碎声;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发生前:滑坡后缘裂缝急剧扩大,并不断出现新裂缝,滑坡体后部快速下挫,四周土(岩)体疏松;滑坡体前缘出现放射状裂缝,土(岩)体隆起,前缘底部出现泉眼,水色浑浊。建在滑坡体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水井出现水体浑浊或干枯;滑坡体上树木出现歪斜,动物出现惊恐等异常现象。
泥石流发生前:易发生在有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如开山筑路、修建水库的地区。当前三日及当天的降雨量累计达到100毫米左右时,处于危险区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2小时后方能返回住地;当听到沟谷内有轰鸣声,看到溪水上涨或突然断流,应意识到泥石流马上就要发生,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常用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量测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位移变化的方法。
1.常用监测方法
埋桩法
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出现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根钉子,通过测量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做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相同,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
贴片法
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纸片,如果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3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监测次数和时间
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一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2019年
地质灾害形势
我国山区较多,地形复杂,构造发育,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泛。受强烈地震和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影响,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处于多发态势。
《2018年全国地质灾害灾情及201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显示,2019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较2018年明显加重。
汛期,地质灾害将大量发生,南方大部地区,尤其是西南、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西北部分地区仍然是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重点地区。浙江南部、福建西部及北部、江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东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部、重庆、四川西部及南部、贵州西部、云南西北部、陕西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部等地区注意防范山地丘陵区异常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秋冬季,主要注意防范山区人类工程活动和西南地区降雨融雪引发的地质灾害。
各地要加强防范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公路、矿山开采、削坡建房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从5个成功避险案例学地质灾害避险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第一大省,2016年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1处。为此,我们挑选了其中5个成功避险案例,供读者参考。
案例一
甘孜州得荣县斯闸乡
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经验:防灾专职监测人员行动有力
2016年7月6日18时45分,甘孜州得荣县斯闸乡冻谷村沟内上游普降大雨到暴雨,专职监测人员扎西彭措在沟道下游排查过程中,发现沟内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马上将情况向乡政府报告。乡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威胁区居民撤离至安全地带,避免了271人可能因灾伤亡。
案例二
阿坝州九寨沟县双河乡
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经验:多个相关部门联防联动
2016年7月25日16时18分,阿坝州九寨沟县发布了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3级的黄色预警信息。20时,双河乡雨势逐渐增大,相关部门果断组织危险区内村民、游客和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地质勘探人员按照避险转移路线进行紧急疏散撤离,避免了190人可能因灾伤亡。
案例三
凉山州德昌县热河乡
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经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
2016年6月27日晚至28日凌晨,凉山州德昌县普降中雨,28日6时,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工作要求,3名监测员在隐患点巡查,发现2处极有可能发生泥石流。3名监测员立即使用手摇报警器发出预警撤离信号,41人紧急避险撤离,避免了因灾伤亡。
案例四
眉山市仁寿县鳌陵乡
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经验:加强基层群众的防灾基本知识普及
2016年8月5日至6日,眉山市仁寿县普降中雨,7日4时45分,鳌陵乡千丘村2组村民江玉才听见屋外有异响,发现院坝里有特大裂缝,根据汛前培训学到的防灾知识,预感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便立即高声叫喊,通知周边群众赶紧撤离,危险区内30户群众均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
案例五
凉山州雷波县桂花乡
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经验: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
2016年7月12日,凉山州雷波县桂花乡政府在组织巡查过程中发现,桂花坪村大湾组大湾沟东面山坡上出现了裂缝。随后,雷波县地灾办发布了大雨预警信息,桂花乡党委、政府向该隐患点果断发布提前撤离信号,避免了31人因灾伤亡,实现了成功避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