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900004313055X/2023-0014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泰安市应急局 | 组配分类 | 政策评价 |
关于《泰安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政策评价情况
作者:发布日期:2023-10-16浏览量:
一、政策评价的形式
重点访谈、实地检查
二、组织实施单位
泰安市应急管理局
三、时间地点
2023年9月15-10月12日
四、参与人员
业务骨干:
吴凯鹏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防震减灾服务中心)主任
冉祥彬 市应急局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科科长
王 健 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防震减灾服务中心)一级主任科员。
张鲁珩 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防震减灾服务中心)监测预报科副科长
五、政策评价现场照片
六、政策评价结果
(一)政策实施情况
1、加强震害防御,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加强抗震设防管理,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通知》,严格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低于7度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依法“应评尽评”。二是是规范审管衔接,将“一般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定”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审管一体系统”。三将地震安全性评价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土地资源用地清单制,助力“拿地即开工”,优化营商环境。四是实现参数自动化获取,将抗震设防参数查询系统接入工程审批服务平台,方便建设单位查阅和获取。五是实施灾害风险普查,完成了泰安市及6个县市区的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基本摸清全市地震风险底数。六是推进房屋设施加固,建立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督导检查,构建了市县联动的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工作机制
2、强化地震监测,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提高。一是加强台网运维,确保全市4个测震台、5个强震台和64个预警站点正常运转。二是强化震情研判,制定落实年度震情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成立震情跟踪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震情跟踪研判、风险防范与应急准备等工作。三是抓好群测群防,建全完善延伸到88个乡镇、3600个村(社区)的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体系。强化地震宏观点规范化管理,确保宏观观测网点正常运转。四是加强环境保护,划定了全市各类地震台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通过市政府网站、应急部门网站以及网络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
3、做实应急准备,应急救援体系日益完善。一是推进预案修编。修订印发《泰安市地震应急预案》,编印《泰安市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单位)地震应急预案修编工作。二是强化应急演练。2022年承办了鲁中南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区联席会议,举办了鲁中南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2023年9月,举行了较大地震灾害指挥部搭建实战演练,模拟发生5.2级地震,对快速搭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工作组、启动应急响应进行实战实训。三是健全应急指挥系统。依托市应急指挥平台,将地震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与市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融合,极大提高了地震、应急等部门间协同作战能力。五是规范避难场所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安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制定印发《关于推进泰安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贯彻落实的指导意见》。全市共设立应急避难场所65个,其中市级14个,县级5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应急避难场所。
4、聚焦共建共治,宣传教育步入多元化。加强部门协作,与市教育、科协、团市委联合开展了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大赛。与市科协合作,在市科技馆设立防震减灾科普展区,共建共享防震减灾基地。联合市气象、水利、人防等涉灾部门,积极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7.28”唐山抗震救灾纪念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强阵地建设,累计命名国家级宣教基地1个,省级宣教基地2个,国家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4个,省级示范学校 47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2个,省级示范社区35个。
(二)取得成效
从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前半期来看, 规划中制订的各主要预期目标绝大多数将如期实现,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震应急救援、社会治理等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得到增强,全市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存在安全隐患,有待加强指导和监管。三是地震应急救援装备水平、救援队伍建设、紧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防震减灾公众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的质量和效能需进一步提升。
(四)整改措施
1、强化地震监测预警工作。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项目建设,做好各类预警台站运行维护,利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手机等渠道,建立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
2、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确保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应评尽评”,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事中、事后监管不缺位。做好风险普查成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3、继续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震后紧急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二是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把贯彻落实《泰安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纳入年度地震应急检查的重要内容。三是继续推进基层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
4、加强防震减灾公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决策服务,及时报告震情会商结果、趋势判定意见及相关工作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意见。二是优化公众服务,不断调整优化政务服务清单,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三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宣教基地建设,完成1处省级防震减灾宣教基地建设。
(五)政策评价运用情况
根据政策评价结果,全面掌握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政策实施提升方案,推进《规划》持续落实,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五)其他需要强调的内容等
无。